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在线学习数字徽章认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5 09:18:54     浏览次数:2861     发布方:中国远程教育     所属栏目:[研究动态(门户)]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在线学习

数字徽章认证研究

吴莎莎 白晓晶 蒋明蓉

【摘要】学习成果的有效认证对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具有关键作用。数字徽章作为学习成果认证的创新手段之一,已逐渐在大规模在线课程中实现。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徽章应用也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梳理了数字徽章和区块链技术的内涵及其认证功能,分析了区块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徽章设计框架和技术实现路线。从学习成果可信度、学习过程激励、认证评估过程公开透明等维度分析了将数字徽章认证的理念与内容嵌入区块链技术平台的可行性,以期为学习成果认证的方式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使学习者拥有记录自身学习经历特色且真实可信的能力发展轨迹档案,对于教育评价、因材施教和选人用人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区块链;数字徽章;在线学习;学习成果认证;学习过程评估;融合;比特币;可信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8x(2018)11-0019-06

一、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方面发展迅速。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2.0行动计划》,指出“积极探索基于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智能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认证等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智能化学习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青岛宣言》中强调“抓住数字化机遇、引领教育转型”,致力于从现在到2030年所应达到的教育信息化目标。《青岛宣言》提到“在线学习创新”对于学生、机构、体制乃至整个社会来说都非常有益,各利益相关者都要充分考虑和利用在线学习创新带来的机遇。在创新时代和终身学习的大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势必会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成果丰富、多元且源源不断地涌现与展现。因此,推动个性化创新成果的认可、转化、传承与发展,促进各级各类学习成果的共享与传播,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成果认证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习成果认证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通过学习过程评估来促进学习,又能够判断学生学习的效果,但过度评估或不合理的认证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使学生更注重考试成绩而不是获取真正的知识,可能会因此制造虚假成绩或学历。因此,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成果认证体系。

二、在线学习数字徽章的内涵及其认证价值

(一)数字徽章的内涵

数字徽章是使用元数据完成预先指定的目标并获取数字标志图像(Grant,2016)。作为学习活动的图形指标和学习成果认证的方式,数字徽章多用于非正式学习场合,能够在在线环境下认证学习者取得的成果技能或为有质量的工作和学习提供证明,其应用为教育领域的“分布式学习证明”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Doug,2015)。

(二)数字徽章的认证功能

数字徽章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学习成果认证,近年来逐渐被许多教育改革者和教学设计者所采纳。教育领域的数字徽章由教育者或教育机构颁发,是对学习者所获取的技能、知识或成就给予图形的象征性奖励,类似于学校颁发的学位证书。这种数字化象征以徽章形式进行展示,学习者用以证明其对某种知识或技能的掌握。基于此功能,教学设计者在课程设计时使用数字徽章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具体的学习目标,挑战性任务,具有新颖、可选择以及真实性的特征,学生完成任务后即可获取相应的徽章。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徽章认证的设计理念与框架

(一)区块链技术的内涵

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Bitcoin:A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首次提出区块链概念,即区块链是一个公开的分布式数字记录账单(Satoshi,2008)。

将区块链技术嵌入在线学习平台,对教育将具有变革性价值,使学习成果认证更加公平、客观。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将用户使用的每一台计算机中的相关数据存储在区块链条上供公开访问,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区块链,也可以添加内容。但如果新的项目需要在区块链中存储数据,只能在多数参与人一致协商下才能在该链条中加以补充。

区块链中信息记录真实、可靠,使得学习成果认证的内容更具可信性。区块链技术采取“分布一致性”方法确定是否增加新的“区块”,这需要进行大量的运算工作以证明这种新“区块”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如果参与者试图添加虚假“区块”,在经过精密计算后是无法添加进去的,也就是说,一个新的“区块”被添加到区块链上是需要经过大量运算与能量损耗来证明其有效性。区块链中的每一“区块”信息都包含相关的数据,这些信息被安全地维护着,处于分布式状态,并存储于所有参与人使用过的电脑中,任何人都可以看到这些数据,但是无法修改,系统将这些数据盖章记录时间戳,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可信、适时的数据记录。目前正在开发添加新“区块”的另一种办法,即参与者需要出具一定的数字流通货币或相关信誉证明,如果无法出具,那么新的“区块”就无法添加(Sharples & Domingue,2016)。

区块链中使用数字货币进行交易。当满足交易条件时,设置一个智能合约,用于点对点交易。区块链中的交易没有第三方担保,双方基于信用使用数字货币(如比特币)进行交易,加密数据,达成智能合约,密码只有交易双方知晓,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将区块链运用到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评价,有利于其今后职业发展,相当于随身携带个人档案,便捷可信,用人单位可随时查询。

综合上述分析,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系统,内容可以公开访问,并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参与者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添加虚假信息;每一条记录也是无法修改的,具有不可篡改性。区块链中的点对点交易,依托于合约和密码,不依赖第三方。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信息化与数字化教学不断完善,在线自主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那么这种学习成果所对应的“价值”将如何体现?如上所述,区块链中比特币是基本流通货币,在数字化教学领域一种知识的代币可以用“学分”这个概念来描述,并将其视为数字货币应用于在线教学。当学生进行学分转换或跨机构学习时,以“学分”为基本单位进行转换,通过区块链技术形成学生的电子档案,以便后期保存与展示。

(二)国外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国际范围内区块链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主要体现在有效使用区块链技术开展的学历证书认证方面。霍伯顿学校于2015年10月宣布成为世界上第一所使用区块链技术发行安全、可靠的学术证书的学校,与一家专门使用区块链技术提供文件认证的公司合作开发了用于检验证书真伪的安全系统。通过此系统学生获取可信、高质量的证书认证,学校也可据此鉴别与检验应聘者简历和证书的真伪(HolbertonSchool,2015)。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的技术团队引进了数字证书系统,使用公钥和私钥来检验证书颁发者和浏览者的信息,通过区块链的比特币形式为学习者颁发学历证书,大大简化了学习者成绩单申请的烦琐且低效的流程。(Bitcoin Tchenology,2016)。

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能够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者可以凭借区块链上的学习记录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未来雇主。雇主无须担心证书的造假行为,根据应聘者的经历寻找最合适的岗位人选,从而有助于学习者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认证的发展趋势必将以区块链技术的形式呈现,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区块链技术呈现证书和文凭,比目前所用的平台与程序更加有效、可信和简便。

区块链技术的存储功能满足了学习者需要存储数字证书的要求。区块链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记录每笔交易的总账本,而且安全可靠。这类似于装比特币的钱包,可以将所获取的证书、徽章放置其中,这种“钱包”中的物品无法篡改,真实、可靠,为将数字徽章嵌入平台提供了可能性和可实现性。

(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徽章认证理念及其设计框架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以及数字徽章的内涵可知,数字徽章具有认证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兴趣和学习成果的功能,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平台能够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将学习成果以区块的形式分布在链条中,该信息具有公开性,但不可篡改。将数字徽章的表现形式及内涵与区块链技术体系相融合,可以突破在线学习领域学习成果认证技术上的难点,并且达到优化整个体系的效果。换言之,数字徽章是学习者取得某项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而区块链技术则是实现整个平台顺利运行的关键保障与技术手段。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在线学习数字徽章的框架包含数字徽章记录查询平台和底层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两大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核心是数字徽章记录查询平台,而底层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是整个框架的技术基础,通过全网广播和数字加密技术实现分布式账本记录的不可撤销性和安全性。

 

 

图1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徽章框架

数字徽章记录查询平台是整个框架的核心,它将学生的学习记录通过加密和分布式的区块链技术存储在底层区块链中,并在学习记录的基础上生成学生自己的数字徽章,而且是准确可靠的。数字徽章记录平台提供两类接口,一类接口面向教育机构,由教育机构根据教学过程在平台中记录学生的课程完成情况;另一类接口面向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能够在该平台查询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在线学习以及所获取的数字徽章的相关信息。

这种学习认证方式尤其适合成人在职学习者。学习者在区块链系统平台上将自己在不同场合学习所获取的学分进行汇总,平台上记录着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并通过互联网公开发布。这种记录不可被篡改与撤销,经所申请的教育机构认证,生成数字徽章,可随时按需查询。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徽章认证体系的技术构架

在目前的数字徽章体系中,徽章主要是由单一的教育机构或组织颁发,学生获得数字徽章后可作为教育经历证明向相关企业及用人单位展示,但数字徽章的存储和传递具有网络伪造风险,而区块链技术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该理念可行的实现思路如下: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分布式的“数字徽章账本”,实现数字徽章的可信存储框架。具体包括:

1. 区块链底层协议

区块链技术有多种可选择的底层协议,可以根据数字徽章的用户数规模和时效性选择一种最适合的底层协议作为数字徽章的底层“分布式账本”。这些底层协议能够保证记录的不可撤销性和安全性。

2. 学习经历记录平台

基于所选的区块链底层协议,开发一套学习经历的记录方式,根据教学模块、单元、课程和课堂表现实现追踪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及完成学习情况的所有记录。这些记录以标准化的方式被记录在“分布式账本”中,实现了学习痕迹的不可撤销性和安全性。

3. 教育机构接口

基于学习者学习经历的记录平台为教育机构设置接口,通过这一接口将学生的学习经历及所获取的学习证书记录到这一平台中。

4. 用户接口

使用者(如用人单位)通过用户接口对某一学习者的学习经历进行查询,能够真实地查询到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的数字徽章,甚至学历和学位情况,真正实现教育经历的全过程追溯。

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徽章现实性的思考与建议

数字徽章与区块链技术在学习成果真实展示、学习动机激励以及学习过程验证等方面的适切性极高,如果将数字徽章融入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平台中,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层面都会受益匪浅。在此基础上将二者的特点与学历教育有效整合,对于推进学分转换与学习成果认证也会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 与区块链技术相融合的数字徽章证书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与可靠性,有助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区块链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将数字化信息连接,形成链条,整个信息储存在每一台使用过相应数据的电脑中,并且对于链条中任何增加或修改的信息进行验证。链条中的任何信息一旦增加,都是无法修改的,信息可以通过“密匙”公开访问。

数字徽章能够体现并证明学习者学习过某种技能,但是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及证明的真实性,也就是其公认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将数字徽章嵌入到区块链系统中能够追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进度和学习期间所遇到的问题,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完成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从这个方面来说,区块链相当于一个数据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获取的学分和各类证书都储存下来,这些数据被添加在区块链上从而建立了不可篡改的安全系统,该系统可以提供一个持久的公共记录,能够防止任何修改或个人数据的丢失。目前盛行的学术造假和学历证书造假行为使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公信力,一所大学可以颁发假证书,学生也可以在考试中作弊,而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平台能够迅速、可靠地检验不良情况,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大规模在线学习使教学随处可见,区块链技术使颁发证书机构受到公众的监督。如果全球的教育体系、政府机关以及教育机构建立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徽章认证平台,就能够保障数据的真实性。这种技术可以看作是教育领域的利剑,通过打造真实透明的技术平台,实现数字徽章等微证书的可信度及通用性。

再者,数字徽章将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现,使用区块链技术创建、维护和共享所有相关数据,两者完美结合能够实现在线学习进程的随时分析以及学习成果的及时认证。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点对点交易的功能,在线平台是去中心化操作,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处于扁平化维度,教师随时观测每个学生学习的数据,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展一对一辅导与反馈,及时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获取数字徽章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随时分享自己的所得。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使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

(二) 数字徽章与区块链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如果希望获得相应的数字徽章,需要不断学习,自我突破。但对部分学习者来说,徽章的激励作用不够强大,无法真正激励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区块链中比特币是流通货币,使用它能够获取产品和服务,这种货币的设置是通过“采矿”的形式产生的。“采矿货币”是一种点对点的在线操作过程,在计算机上下载“采矿”软件并运行。使用者通过“采矿”软件运行计算机并创造区块,“矿工们”通过创造区块并进行交易获取比特币。具体来说,区块链是所有加密货币交易的公共账户,不断记录着新增加的交易区块,或在使用者相互交易时记录货币的走向。

基于此功能在教育领域使用区块链技术,个人和机构能够在区块链这个“钱包”中储存“资金”并开展交易,“学分”就可以作为货币用于记录和认证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学分”被比作“货币”。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在区块链中设置学位证书;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获取学分来“赚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分”在信息数据库中转换为数字徽章形式的“虚拟币”,待学生毕业时学生将自己所获取的学分进行交易,转换为数字徽章。学生储存的徽章越多,表明学生获得的各项技能越多,那么在用人单位面前就能赢得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为自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学分换取真正的学费。比如学生使用自己在区块链上储存的“货币”支付给在线辅导教师,以获取老师的在线支持服务或疑难问题解答。反之,如果学生通过考试或完成一门完整的课程,老师也可以支付给学生相应的“费用”,这里所说的“费用”可以是证书、学分或荣誉。

教师还可以使用区块链的点对点数据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经济奖励。学生所获取的学分转换为真正的货币,以红包形式嵌入到数字徽章中。这种做法具有双重效果,既为完成预定学业的人提供经济上的奖励,又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部分费用问题,为需要借钱读书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上的需求,还有助于使用区块链技术开展教与学,并提供切实的激励措施。在降低办学成本的同时,也挖掘了潜在生源,增加了数字徽章的内化激励效能。此外,使用区块链系统,那些协助老师完成任务的学生也能够获取一些实质的费用,教师可以从部分烦琐的教学准备环节中解放出来,赢取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

(三) 数字徽章与区块链技术结合使学习成果认证过程更具公开性、透明性

数字徽章具有向雇主展示学习者获取的技能和成果的功能,如果使用区块链技术将其“公钥”和“私钥”的特征有效地运用到数字徽章中,那么对于数字徽章的展示,既具有公开性,同时也具有保密性。学习者在向雇主展示其学习成果与技能时,使用“公钥”功能;当雇主对该学习者的技能感兴趣时,会与学习者之间建立联系,两者使用“私钥”将学习者的学习档案开启,雇主便能够获取学习者相应的学习轨迹以及学习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验证学习者所获成果的真实性,而无须第三方实体机构的介入。我们目前的学习档案都是放在相应的人才档案管理机构,如果学习者想转学、留学或因参加工作而调档,会涉及很多纸质工作、数据的处理,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区块链系统能够省去这些烦琐的工作,直接建立点对点操作,省时省力。

从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系统本身并不存储学习者的信息,这些信息被存储在学习者个人“钱包”中,那么“钱包”是如何配置的呢?“私钥”可以保护学习者的“钱包”,并保证使用者的“财务安全”。“公钥”的作用主要在于将学习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布在公共账户中,这样雇主可以使用“公钥”提前了解潜在雇员的技能发展状况。在现实情况中,很多雇主对刚毕业的学生所具备的实际能力不满意,很多学生无法达到雇主所要求的工作能力。区块链技术所积累的经过认证的学习成果以及学生所获取的学分为雇主对即将面试的学生能力提供了参考,为是否录用该应聘者提供了判断依据。

(四) 数字徽章与区块链技术相融合,将有效推动学历与非学历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转换

由于正规教育为学生提供广为认可的学历资格和能够展示个人成就的奖项,所以数字徽章较少应用于正规学习中。数字徽章大多数情况下适合非正式学习,尤其适用于学习者对开放教育资源的学习中。而大多数开放教育资源只关注资源提供,对学习者的激励较少。因此,开放教育资源缺乏对整体架构的把握以及对个人学习动机的激励,这恰恰是非正式学习与正规教育的最大区别。然而,对于正规学习中的评估方式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用数字徽章的形式对非正式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认证,但仅仅将数字徽章作为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的标志恐怕无法真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如果将数字徽章作为搭建非正式学习与正式学习之间的桥梁,将非正式学习的学习成果转换为正式学习中的学分,将其设定为满足学历证书部分课程的先决条件,会更具激励作用。对于学生来讲,不仅可以获取某项技能的证书,还为今后参与正规学习乃至整个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

将数字徽章认证功能嵌入到基于区块链开发的平台中,徽章是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而区块链是重要的技术支撑。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能打破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界限,两者间可以相互转化。正规学习场所可以开展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机构能够开展正规学习,学分互相转化,相互融通。也就是说,如果在不同教育机构间实施一种通用的学分转换规则,学生在区块链技术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或寻找可替代学分的课程来完成学分转换。学习者的整个操作过程无须传统中控室的技术监控,也不需要教学管理人员输入,就像一笔资金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由学习者个人和系统完成。将数字徽章嵌入到区块链体系中,学生可以在不同教育机构间选择课程,获得徽章。数字徽章背后所代表的学习成果具有可验证性、公开性和可转换性。

综上所述,将区块链技术与教育领域相结合,在区块链系统中嵌入数字徽章的认证功能,二者相互融合,对学习者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服务,使我们获取安全、可信、透明的学习者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交易”,让学习者获取自己需要的教育服务,或者在链条上添加新的区块。

当然,将数字徽章嵌入区块链体系中也同样面临一些挑战。区块链平台在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过程中会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轨迹,此举虽然能够解决数字徽章的真实度问题,但对教育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甚至会涉及道德伦理。此外,在激励学生获取数字徽章的过程中,如果基于徽章开展真实的货币交易,学分和金钱之间的转换率如何计算,学术价值的真实价格又是多少,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金义富.2017.区块链+教育的需求分析与技术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9):62-68.

杨现民,李新,吴焕庆,赵可云.2017.区块链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模式与现实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34-45.

BitcoinTchenology.(2016).MIT Media Lab Uses the Bitcoin Blockchain to Issue Academic Certificates[EB/OL].Retrieved January21,2018,from https://www.ccn.com/mit-media-lab-uses-the-bitcoin- block⁃ chain-to- issue-academic-certificates/

Grant,S.L.(2016).History and context of open digital badges. Digital Badges in Education: Trends, Issues, and Cases(pp.3-11).New York:Routledge.

HolbertonSchool.(2015).Holberton School to Authenticate Its Academ⁃ ic Certificates With the Bitcoin Blockchain[EB/OL]. Retrieved Janu⁃ ary 21, 2018, from http://www.marketwired.com/press-release/holber⁃ ton-school-authenticate-its-academic-certificates-with-bit⁃ coin-blockchain-2065768.htm

Levin,D.(2015).Beyond Badges: Why Personalized Learning Advo⁃cates Need to Care about Blockchain[EB/OL]. Retrieved Decem⁃ ber, 30, 2017, from https://www.edtechstrategies.com/blog/badges-orblockchain/

Russell,J.(2016).Sony Plans to Develop an Education and Testing Plat⁃ form Powered by the Blockchain[EB/OL]. Retrieved January 27, 2018, from https://techcrunch.com/2016/02/22/sony-is-building-aneducation-and-testing-platform-powered-by-the-blockchain/

SatoshiNakamoto.(2008).Bitcoin: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EB/OL]. Retrieved November 29, 2017, from https://bitcoin.org/bit⁃ coin.pdf

Sharples,M.,&Domingue,J.(2016).The Blockchain and Kudos: A Dis⁃ tributed System for Educational Record, Reputation and Reward [DB/OL]. Retrieved December 14, 2017, from http://download. springer.com/static/pdf/416/.chp% 253A10.1007% 252F978-3-319- 45153-4_48.pdf

收稿日期:2018-03-19

定稿日期:2018-05-21

作者简介:吴莎莎,硕士,讲师;白晓晶,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北京开放大学合作办学部(100081)。

蒋明蓉(通讯作者),硕士,助理研究员,北京开放大学北开业务部(100081)。

责任编辑 韩世梅

 

The learning quality and design of open education:The OpenEd Framework

Christian M. Strack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ed to change education due to global changes to keep its status as a human right and public good and introduces Open Education as a theory to fulfil these requirements. First, a brief history and definition of Open Education are provided. It is argued that Open Education is improving learning quality through the facilitation of innovative learning designs and processes. Hence, sources of learning quality and dimensions of quality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Arguably, nine dimensions of openness can be distinguished and defined for the learning quality and design of Open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pporting instruments, services and tools. As an example for one of the nine dimensions (i.e., open standards), the reference process model of ISO/IEC 40180 (former ISO/IEC 19796-1) is modified for Open Education. The article defines and analyses Open Education following the three adapted quality dimensions and applying the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As a result, the OpenEd Framework is developed which combines and integrates the different quality perspectives mapped to the learning design and processes.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potential adaptations and benefits of the OpenEd Framework. The OpenEd Framework can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tools such as the EFI and IDEA(L) frameworks to address the complexity and to increase the impact of Open Education. To summarize, the OpenEd Framework can facilitate and foster the future improvement of the learning quality and design of Open Education.

Keywords: open education; open learning; OpenEd Framework; learning quality; learning innovations; learning design; history; policies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badging for online learning

Shasha Wu, Xiaojing Bai and Mingrong Jiang

Recogni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is integr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A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recognizing learning outcomes, digital badging is increasingly practiced in MOOCs. Attention is also being paid to the use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this field.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implications of digital badges and Blockchain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recognition of learning outcomes, developing a Blockchain-supported design framework for digital badging and its technology roadmap. It also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digital badging into a Blockchain platform in terms of learning outcome trustworthiness, learning process incentive, and transparency in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is framework is of relevance to learners􀆳ownership of their personal and authentic learning trajectory, assessment of learning achievements, 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 and 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Keywords:digital badge; learning outcome accreditation; learning process evaluation; Bitcoin

 

Learning analytics development trends in a multimodal data environment

Wei Zhong, Ruochen Li, Xiaoling Ma and Yonghe Wu

Emerging in the digital age and centering on educational data, learning analytics contributes to learning outcomes through digging and harnessing information hidden in education. Current research in learning analytics focuses on the field of online learning despite the fact that learning occurs in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s, involving learners 􀆳behavior,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Curren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re able to provide a basis for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multimodal data in the learner􀆳s learning process. In light of this affordance, this article adopts a technical approach to discussing new develop

 

附件下载: